红爆网络的广州三角梅,出自谁手?
来源:未知 所属分类:新闻中心 阅读次数:843 发布时间:2020-10-07
西安嘉禾苗圃绿植租摆作为花城,广州当然不缺花,不过其中最当红的,肯定要数遍布人行天桥、立交桥和高架桥上的三角梅。最近几年,广州的三角梅红遍网络,为这座文化内涵丰厚的城市增添了一个新标签。三角梅,广东人习惯称其簕杜鹃,“簕”是竹刺的意思。
编辑:西安嘉禾苗圃
广州的桥梁绿化为什么选择三角梅?不了解情况的人会说,因为容易开花,花量大,而且养护简单。而了解情况的人知道,这背后要付出多少努力。
选定她,吃透她
2003年,当时的广州还没有明确的立体绿化一说,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(以下简称“广州市园科院”)主动向主管部门申请,想尝试桥体绿化。18年的时间,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,成就了如今的繁花似锦。
选出合适的植物,是基础且重要的一步。桥体上植物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劣,车辆尾气多、桥面温度高,还要考虑承载问题,种植槽大小受到限制。因此,当选植物要满足很多条件,包括耐热、耐寒、耐旱、耐涝、耐贫瘠、耐污染、抗病虫害等。当然,还要有良好的观赏性。
以此为目标,之后的两三年里,广州市园科院对当地几十种植物进行了观察比较。龙船花、龙吐珠、马缨丹、黄素馨、软枝黄蝉,一品红及悬崖菊等被纷纷淘汰,三角梅则脱颖而出。
还是2003年,当时的三角梅在广州还是“两季有花,三季常绿”,花期为8月至10月。如今,已经升级为“四季有花,四季常绿”,练就了“开遍春夏与秋冬”的本领。目前,广州已完成426座约335公里长的桥梁绿化。
“为了延长花期,我们付出了巨大努力。”广州市园科院白云苗圃主任余铭杰说。这些年来,广州市园科院从世界各地收集了200多个三角梅品种,建立了占地90亩的种质资源圃,涵盖三角梅各种类型与花色,种质数量位居全国前列。
经过综合评定,科研人员从这些资源中选出了20个适宜天桥绿化的品种,目前主要应用的有13个,包括‘小叶紫花’、‘大花深红’、‘银边紫花’、‘金心双色’、‘绿叶白花’、‘玫瑰红’等。应用的花色从开始的紫花品种,逐渐拓展到水红色、玫红色等。近两年才开始应用的‘玫瑰红’,花期从9月份直到春节期间。
技术体系,够强大
仅是筛选品种还远远不够,背后一整套完备的技术体系,也为广州的三角梅盛景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花期调控 通过修剪精准控芽、水分控制促进花芽分化、营养控制增加花量、微量元素调整花色、生长调节剂辅助等综合措施调控花期。“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。”余铭杰说,根据每年的气候变化、每座天桥的不同情况,具体措施会有所不同,操作起来并不简单。
防寒抗冻 温度低于5℃,三角梅的生长表现就会受到影响,严重时会出现冻害。因此,进入冬季生长缓慢或休眠期前,要对植株进行较大强度的修剪,缩小植株体积,以防止枝条冻伤,并节约养分。每年11月底至12月初,视情况施用抗寒剂,提高植株抗寒力。
专用基质 受环境所限,天桥绿化对基质的要求尤其高。为此,广州市园科院专业团队利用枯枝落叶等园林绿色废弃物,研发出了环保可再生的天桥绿化专用土。
“基质具体配方要保密。”余铭杰笑着介绍说,专用基质土经过混制,含有土壤改良剂,有机质的含量高,疏松、保肥、保水、质轻、多年不板结,十多年来一直在天桥绿化中使用,完全可以满足天桥植物的生长需求。
智能灌溉 无线智能灌溉系统,是广州市园科院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发的太阳能智能灌溉系统,通过物联网技术、太阳能技术和多通道方式相结合,实现远程智能控制、精准灌溉和能源节约,解决了目前桥梁绿化灌溉远程手段缺失、精准度不够、耗费大量电池等问题。
2018年,这项灌溉系统开始在实践中应用。2019年,“一种天桥绿化实时监测与远程灌溉操控系统”获得国家专利。2020年,在广州市园科院负责养护的桥梁中,覆盖度有望达到10%。
新目标,前进中
下一步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?
余铭杰例数道,一是在新品种方面有所突破,通过芽变、人工诱变、杂交等技术手段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角梅新品种;二是目前智能灌溉系统还停留在只是浇水的阶段,下一步要实现水肥一体化;三是天桥上的一些三角梅种植时间已经超过十年,虽然目前仍表现良好,但毕竟天桥的生存环境恶劣,所以要有针对性地探索植物复壮技术,有效延长换苗时间,降低换苗率。
编辑:西安嘉禾苗圃